English

首页

学术动态

英文系学术午餐会系列讲座(四): 漫谈菲尔丁的人性观

2021-05-29 来源: 浏览量:

2021年5月20日,英文系在天游线路检测中心线路3055会议室举办了本学期第四场学术午餐会。本次讲座由朱宾忠老师主讲,文育玲老师主持。文老师用朱老师在其创建的公众号“菲粉之乡”中所作的妙趣横生的文章作引子,巧妙地引出了朱老师此次分享的有关“人性”的主题。开讲前,朱老师首先对于英文系举办学术午餐会这一宏扬学术精神的活动表示了极大的肯定和支持,接着便以提问和解答的方式分享了自己对于菲尔丁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的思考和心得。

会上,朱老师就“人性”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探讨的问题是:“人性是什么?包含哪些要素?好人坏人的区别在哪里?有至善之人吗?”根据朱老师的梳理,人性包括四类要素:生理需求(如食欲、性欲等)、心理需求(如占有欲、控制欲、求知欲、安全感、成就感等)、情感(喜怒哀乐、恐惧、厌恶等)和道德意识(美德VS恶德)。在菲尔丁看来,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就在于道德意识中美德与恶德在其人性元素中所占的比重,美德元素多的是好人,恶德元素多的是坏人,其他要素的多寡与品格无关。朱老师选用了《汤姆·琼斯》中的三个人物汤姆、布立非和乡绅韦斯顿作了具体的阐述。至于是否有至善之人,菲尔丁认为人性不太可能是完美的,就像最好的瓷器也不可能是没有瑕疵的。

第二个问题:人性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马克思和涂尔干(Émile Durkheim)认为人性是利他的,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必须要利他才能生存。菲尔丁则认为这应视情况而定,有的人的天性是利己的,有的人的天性是利他的,而决定其利己还是利他的,取决于上述诸人性要素哪些要素在其个性中占据主导地位,比如汤姆是典型的利他主义者,布利非则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乡绅韦斯顿则居乎其中。

第三个问题: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就该问题,朱老师借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进行说明,如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性到底本恶还是本善,菲尔丁仍然认为依情况而定,如果道德层面美德的要素较多,就是善的,利他的,恶德的要素较多,就是恶的,自私的。

第四个问题:人的善恶本性从何而来?什么决定了我们天性中的善恶呢?菲尔丁认为“生来如此”最起作用,且“生来如此”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正如中国文化中所说“一树之果有咸甜之分,一母之子有贤愚之别”。它不是遗传决定的,尽管传起一点作用;也不是环境决定的,尽管环境也起一点作用。决定人的善恶是多个因素的叠加:基因、环境、教育,以及伴随着生命本身而来的偶然性。

第五个问题:人性可以改变吗?在菲尔丁看来,人性基本上是不变的,就其作品人物而论,好人和坏人基本“从一而终”,不好不坏的人也大致如此。人性的改变也有特例,但是不是坏人变好,而是好人变坏。一个好人,因为迭遭不幸或者迫害,也许会变成坏人,由热心善良之人变得冷血麻木之人,如《汤姆·琼斯》中的山中人这个人物便是如此。

第六个问题:人性是否有阶级性?按中国的传统看法,人性是有阶级性的。在菲尔丁这里,人性是部分有阶级性的,人的性格元素组成受到所属不同的阶级的影响,各种元素的组合比例是不一样的,因而表现出不同的人性特质:上层社会人士更虚伪,下层社会人士更虚荣;上层社会更放纵自己的欲望而趋于骄奢淫逸,下层社会人士更为势利和贪财,更为利益所驱动,底层社会家庭成员之间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互害倾向。

第七个问题:人性是否有性别性?菲尔丁的回答是肯定的。在他看来,男人在邪恶和狠毒方面比女人走得更远,而女人在计谋和心机上比男人更胜一筹;男人更勇敢,更暴躁易怒,女性更宽容,更具有牺牲精神;好女人比好男人更接近完美无缺,成为“至善之人”。索菲娅可以算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

第八个问题:人性有城乡之别吗?在菲尔丁看来,人性的四大板块,属于基本层面的板块乡下人占的更多,更贴近最人的基本需求,乡间人性比较单纯,城里人的人性比较复杂,具有更多狡诈虚伪、矫揉造作的特征。好人在城市是无法久居的,必须迁居到乡间才能保持其良善的天性。乡下人有乡下人的人性特质,城里人有城里人的人性特质,二者有交叉,但各有侧重。

最后,朱老师指出:在菲尔丁看来,最可贵的人性要素是利他心、同情心、慷概大方,最恶劣的人性要素是嫉妒、背叛、忘恩负义。不感恩是人性中的最基本特征,而感恩是异常表现。人性的构成要素众多,使得人性复杂而多元,人性既不是单纯的善和利他,也不是单纯的恶和自私,它是由众多元素组合而成,是一个复合的东西。一个人是善还是恶,取决于人性元素中不同元素在其个性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决定占比的则是先天性和偶然性。人性的复杂往往令人无法有效地根据一个人的行为来判断其动机,因此在生活中人们会很容易误会他人,也被容易被人误会。虽然如此,凭着理性、经验、智慧,人仍然可以正确地了解和认识他人,在人际关系中由“知人知面不知心”走向“知人知面且知心。”

接下来讨论环节精彩热烈,张国庆、龙江、张冬燕、文育玲、刘庆容等老师都纷纷发表了自己对于“人性”这一话题独到的看法,多角度多方面地丰富了这一话题的宽度和深度,为今后的研究开阔了更多的思路。对在座的学生们,朱老师也给出了建议:如果想更多地了解人性但又不失去对人类的信心,不妨多读菲尔丁的作品。

(英文系研究生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