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1日至25日,法国米歇尔·德·蒙田暨波尔多第三大学教授Ève de Dampierre-Noiray受邀来天游中心为法语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及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为期一周的讲学。该讲学计划受到科技部“‘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伊斯兰教文化课程建设”课题项目的支持。
De Dampierre-Noiray教授是巴黎索邦大学比较文学专业博士,近年来的研究方向包含以下方面:欧洲-阿拉伯-地中海地区跨文化研究、后殖民主义及后东方主义思想研究、20世纪欧洲文学研究。由于同时掌握了法语、意大利语、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她还进行以上语种之间的文学、诗歌翻译和翻译策略研究。
De Dampierre-Noiray教授此次讲学的内容围绕文化人类学及法语殖民地文学展开。第一讲主题为:投向他者的目光,“文明”与“野蛮”的对峙。通过欧洲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直到20世纪的文学及文化人类学经典文本,分析欧洲“文明”人对其他民族的看法,尤其是不同作家包括蒙田、狄德罗、列维·施特劳斯、亨利·米修等对种族中心主义的批判反思。第二、第三讲为殖民地文学批评研究,涉及作家包括亨利·米修、米歇尔·布托尔、萨义德、喀麦隆历史学家阿席勒·穆班布、突尼斯小说家及文艺理论家阿尔贝特·梅米以及法国当代女作家安妮·艾尔诺。通过欧洲在亚洲及非洲(尤其是马格里布地区)殖民主义结束之时的经典文本,分析这一时期殖民主义文学批评倾向于后殖民主义思潮的特征,并从文本中透视文学表现与政治统治之间的关系,了解文学如何将殖民主义及其后果以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第四、第五讲探讨远离故土的殖民地法语作家尤其是诗人。De Dampierre-Noiray教授分别阐释和比对了阿尔贝特·梅米、大卫·迪奥普、伊曼·梅瑟尔、阿布戴拉提夫·拉阿比、帕特里克·夏穆瓦佐和默罕默德·卡西米的文本,引导听众探讨以下问题:何谓文化记忆的缺失?一个人是否能真正丢失、遗忘自己原本的文化归属?对小说家或诗人来说,从故土和母语中拔离意味着什么?如何远去,又如何归来?
(文字:叶智艺,摄影: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