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学术动态

中山大学王东风教授“民族复兴翻译有责:论翻译与国运兴衰”主题讲座

2018-04-24 来源: 浏览量:

4月20日下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山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东风教授应邀莅临天游中心,在3008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民族复兴翻译有责:论翻译与国运兴衰”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天游线路检测中心线路院长马萧教授主持,胡玲副教授、黄敏副教授、秦丹副教授、2017级MTI全体研究生及校内外慕名而来的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王东风教授首先以“习近平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讲话为例,重述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一观点,他认为实现中国梦,大力发展翻译学科建设是大势所趋。随后,王教授从“什么是翻译”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他表示“学外语实际上就是在学翻译,翻译就是外语学习的终极目的”,强调了翻译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王东风教授将中国翻译阶段概括为三个阶段。明末清初为第一个阶段,科技翻译是主体。清末民初是第二个阶段,人文社科翻译是主体。改革开放至今是第三个阶段,对西方文化的全方位翻译是主体。三个阶段的翻译强度与范围逐渐递增。也正是得益于这三个阶段的翻译活动,中国一步一步从落后走向了发达,从贫穷挨打走向了国富民强。

以佛经翻译为例,王东风教授阐释了翻译对于文化传播和国力增强的重要性。王教授认为,唐朝的衰落一大原因就在于统治者实行灭佛政策,因此佛经翻译消失后,唐朝缺失了对外文化交流,逐渐走向衰败。相比较下,北宋统治者恢复了佛经翻译,因而社会经济发展尤为迅速,出现了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成为古代科技文化最发达的朝代之一。

王东风教授还言简意赅地介绍了“翻译为何可以开眼看世界”:通过翻译,可以直接阅读异域的文化,获得本土文化所没有的知识,在思想上能够超越本土文化的知识局限,从而能够将本土的优劣与异域的优劣进行比较。正是通过翻译才熟悉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势,才能取长补短,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王东风教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其即严谨又幽默的讲座风格受到在场师生的热烈欢迎,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一个国家若不培养翻译人才,则无复兴的希望,阻止翻译活动的发展,不仅会影响个人的成长,还会导致国家的停滞不前。

马萧院长高度赞扬了王东风教授的讲座,并做了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