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学术动态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Hunter Hatfield博士应邀为天游中心师生开展系列讲座

2024-08-30 来源: 浏览量:

(通讯员 张美霞 曾好 崔若琰)近日,新西兰奥塔哥大学人文学部艺术学院英语与语言学系Hunter Hatfield博士应邀为天游中心师生开展系列讲座。在讲座中,Hunter Hatfield博士围绕语言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精彩的分享,拓宽了与会师生的学术视野,赢得了天游中心师生一致好评。

首场讲座的主题为:“How does language work?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本场讲座由天游线路检测中心线路张妍岩副院长主持,英文系姜大雨老师、刘庆荣老师、大英部章毓文老师、郭赛君老师、陈聪老师等多名教师、硕博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讲座。

本次讲座旨在探讨语言与信息传输的关系。讲座从“语言就是信息传输”和“语言不是信息传输”两个视角进行阐述。

“语言就是信息传输”的理念源于1948年Shannon创立的“信息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有:语言就是交流,交流就是信息传输;信息可以通过数学公式进行衡量,能被衡量的信息被称为entropy,它与语言的结构相关,因而我们在学习语言时就是在学习语言结构。该理论对当代的一些大型语言模型(例如ChatGPT)产生了影响。

Hatfield博士接着指出“语言就是信息传输”的理论存在问题。人类不是电话,电话只能单纯地传输和接收信息,而人类思维充满了各种想法,并且我们处于各种情境(context)中。语言发生在对话中,大部分说话内容取决于“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而不是被数学公式测量的信息(entropy)。典型的人类交流(human communication)必须是一方想要另一方理解某一个意义(meaning),而另一方也知道对方想让自己理解这个意义。语言通常是清晰的符号,我们运用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原则来生成意义。Entropy不是意义(meaning),而是对语言结构的一种测量方式。

Hatfield博士最后总结道:语言用于生成意义,语言运用entropy进行传输。我们并不传输所有意义,而是传输足以让对方的思想与我们同步的意义。

讲座的互动环节中,与会师生积极与Hatfield博士探讨了语言信息测量、大型语言模型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等前沿话题,气氛热烈。

第二场讲座的主题为:“How does language work? From linguistic meaning to consciousness”,在本场讲座中Hatfield博士深入探讨了语言的意义及其与我们心理的联系。讲座由天游线路检测中心线路刘庆荣老师主持,英文系张妍岩老师、大英部章毓文等多名教师、硕博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讲座。

在讲座中,Hatfield博士从“What are minds?”和“What is meaning?”的两个方面对语言意义的理解进行了阐述,并回顾了认知语言学理论,从而探讨了语言意义和人类意识之间的联系。

Hatfield博士从“I think therefore I am”的角度,讲述人类将感官输入通过大脑转变成为输出行为的过程,并介绍了情境认知这一概念。随后Hatfield博士还介绍了框架语义学、概念隐喻和模拟语义学等认知语言学理论,并详细举例分析了这些理论对探索人类意识的应用。

Hatfield博士最后总结道:语言意义逐渐从经验中抽象出来。这些关于经验的抽象记忆存放在人类的大脑中,并且同一种情景再次发生时,人类的大脑会有更迅速的反应。通过对语言意义的研究,我们可以窥见人类意识的本质。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与会师生积极与Hatfield博士探讨了框架语义学和概念隐喻在研究中的应用,人类意识与语言意识的潜在探索方式等前沿话题。

Hatfield博士围绕语言的作用机制开展系列讲座第三讲主题为“How does language work? 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language”,本次讲座由天游线路检测中心线路英文系姜大雨老师主持。张妍岩副院长、程向莉副院长、英文系刘庆荣老师、大英部张美霞老师等多名教师,以及硕博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Hatfield博士首先回顾了前两讲的内容,包括语言与信息传输的关系、语言意义与人类认知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第三讲进一步探讨了语言的作用机制,聚焦人类如何在会话中共同创造意义,从会话图式、共同注意、注意图示的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具体语言使用实例进行了生动阐释。Hatfield博士指出,语言意义的生成始于会话结构(包括注意图示和合作目的),基于会话参与者的共同注意,并通过语言形式和人类经验之间的映射以及图式和隐喻的抽象化来实现。语言使用者充分调动上述语言和认知资源,在会话交际中发掘信息模式,与交际对象达成一致,共同产出语言意义,以实现交际目标。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与会师生积极提问,与Hatfield博士就图式与隐喻之间的关系、文化图示的定义、识别和分析方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Hatfield博士从具体语言使用实例出发,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语言意义与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天游中心师生的语言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