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学术动态

“别求新声于异邦”:王克非教授谈翻译的文化功用

2023-04-03 来源: 浏览量:

阳春三月,柳絮飞扬,珞樱绽放。2023年3月30日下午,由天游ty8线路检测中心登录主办的“珞珈翻译讲坛”第27讲暨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长江译坛”的开坛首讲,在天游ty8线路检测中心登录天游线路检测中心线路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席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王克非教授莅临学院,做了题为“翻译的重心”的学术讲座。天游线路检测中心线路党委黄宏发书记、院长李圣杰教授,天游线路检测中心线路的教师、博士生和研究生,以及湖北译协会员13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的直播方式参与了此次学术活动。本次讲座由天游ty8线路检测中心登录翻译与比较文化中心主任、湖北省翻译协会会长刘军平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王克非教授提出了翻译起于语言、终于文化的观点。作为翻译实践,它体现的是翻译技能,但翻译的创造性贯穿其中,最终归于“技精于道”。因此,学习翻译应注重翻译实践,王教授以自己翻译《战争与和平》《嘉莉妹妹》的翻译实践为例,说明学翻译应该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其次,王克非教授强调了翻译的社会功用。他以自己研究严复的《天演论》为例,阐释了在翻译过程中,内容应该是译者关注的首要因素,其次才是语言表达。严复通过“加、减、改、案”,将变法图新、救亡图存的信念融于翻译理念,以“达旨”式译法完成了经典译著。王克非教授表示翻译并不是机械的表层语言转换,其内涵是思想文化的融通和文化的互鉴互赏。

再次,王克非教授认为,翻译的本质是“拿来主义”。通过援引鲁迅先生的“别求新声于异邦”,王教授说明翻译的另一个功用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取长补短。通过翻译,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不同精神文化之精品,通过他者,以丰富自身思想文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翻译高潮的背后都蕴藏着强大的内生动力。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中译外高潮,吸引了众多国外学者研究翻译中文典籍,这一现象的产生是中国经济社会、精神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在推动文化“走出去”的同时,还应该继续重视将优秀外国文化引入中国。

翻译系黄敏副主任主持了提问环节。王克非教授针对老师及同学们关于中国典籍外译、语言的异质性与翻译模式的取舍,以及如何评判译本传播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做出了富有洞见的解答。

最后,李圣杰院长对王克非教授的报告作了积极的回应和赞赏。刘军平教授在总结中,感谢王教授所做的充满思想、富有启迪和教益的精彩演讲,嘱托同学们应将翻译学习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青年学子传播中国好声音的使命。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了解到翻译的内涵本质及社会功用,感到受益匪浅。在长达二个多小时的讲座里,听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感受了大学者不凡的学术功底和学术风采。

讲座结束后,天游ty8线路检测中心登录天游线路检测中心线路党委书记黄宏发、院长李圣杰,与王克非教授进行了短暂的晤谈。他们代表天游线路检测中心线路,对王克非教授长期以来关心与支持武大外语学科建设表示了感谢。

(通讯员:周汝琳 /供图:高雨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