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4日下午,四川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所所长杨伟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天游中心3008会议室做了题为《昭和历史语境中的草野心平与中国——以其“亚洲意识”与中国观的重层结构为中心》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由天游ty8线路检测中心登录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者学术发展计划“日本近代文学与战争关系研究”团队于今年主办的第12期讲座,由团队负责人李圣杰副教授主持,相关团队成员、日文系师生聆听了报告。自建立学术工作坊制度以来,团队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主讲人由团队成员轮流承担,以及邀请本领域知名学者作专题报告。
在讲座开始,杨教授首先提及了草野心平的昭和诗人特质,四次中国体验和以中国为题材的作品群。四次中国体验分别为:1、1021-1925年,中国广州岭南大学的留学时代;2、1938年3-4月,卢沟桥事变后的现地调查、以慰问皇军之名视察伪满洲、中国华北等地;3、1940年8月-1946年3月,在南京任汪精卫傀儡政府宣传部顾问;4、1956年9-11月,作为访中文化使节团副团长访问中国广州、北京、上海、太原、兰州、乌鲁木齐等地。这四次中国体验对草野心平文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青年时代,草野在中国留学期间,创办了同人杂志《铜锣》,结识了众多中国文化界的友人,比如梁宗岱、刘燧元、叶启芳、廖成志等人,这一经历构成支撑了草野心平的中国关系和中国观的基石,可以说广州已然成为了其诗歌生涯的策源地和出发点,并使他对中国产生第二故乡般的连带意识,这也是草野在中日战争期间产生矛盾心结的主要来源。其次,杨教授论述了草野心平的亚洲主义意识以及中国观。这种中国观主要是对中国人宽容大度的赞美,但是欠缺对日本军国主义及其罪行的深刻反省。然后,杨教授还分析了草野心平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思想转向及重层的中国观构造。最后,杨教授论述了战后草野心平闪耀着魔性光彩的亚细亚幻想和草野战后诗歌的宇宙美学。
讲座结束后,团队负责人李圣杰副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杨教授表示了衷心感谢,日文系李国胜教授、文学院裴亮副教授对杨伟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点评,国际教育学院刘小绿副院长、日文系刘大兰副教授、王欣副教授、张慧霞老师、程莉老师,历史学院张亮老师,华中师范大学日语系吕卫清副教授与主讲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轮流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从讲座中得到的启迪。最后,由主持人李圣杰副教授宣布讲座圆满结束。本次讲座极大地开阔了老师与同学们的学术思路和视野,起到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日文系17级研究生吴振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