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学术动态

珞珈日本学青年学术论坛(十三)

2017-12-13 来源: 浏览量:

2017年12月8日下午,天游ty8线路检测中心登录文学院裴亮副教授在天游中心5028会议室做了题为《广州留学与草野心平“音波·绘画诗”之生成——基于中日比较的视角》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由天游ty8线路检测中心登录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者学术发展计划“日本近代文学与战争关系研究”团队于今年主办的第13期讲座,由团队负责人李圣杰副教授主持,相关团队成员、文学院和外院日文系多名学生聆听了报告。自建立学术工作坊制度以来,团队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主讲人由团队常驻成员和受邀而来的本领域知名学者轮流担任。

裴老师首先从草野心平早年在广州岭南大学的留学经历,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文学研究会说起,简要介绍了本次讲座主题的研究背景。在此背景下,通过展示草野心平的几段自述,揭示了他在广州留学时期的心境。从《点·线·天》中,能看出他将中国视为第二故乡的深厚情结;从《望乡》中,却又能领会到广州校园里的牛蛙等风物所激起的浓浓乡愁。细读草野心平这一时期的心境文字,也就明白了广州留学对于其诗歌道路的重要意义。接下来,通过列举草野心平文章中对中国诗人、文学研究会会员徐玉诺的多次提及,引出了徐玉诺这位对草野心平影响深远,并受其钟爱的中国诗人。介绍了徐玉诺的代表诗集《将来之花园》后,对比展示了徐、草野二人生平的种种相似性——农村出身、早年生活困苦、家人相继罹难、而后独自漂泊。然后,裴老师介绍了与草野心平关系密切的梁宗岱、刘燧元和徐玉诺这三位文学研究会会员的同期创作、发表与互动。随后,通过详细对比徐玉诺与草野心平的一些诗作,探讨二人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的相似性。二人不但皆好以自然风物为题材,而且都善于运用声音述怀。相比于徐在中文诗中对汉字音、形、意的充分利用,草野则立足于日语的特色,充分调动假名、罗马字和符号等各种模拟手法来描写声音,构成他那别具一格的“音波·绘画诗”。最后,分析了“蛙”这一意象在二人诗作中的不同象征意义,指出了“蛙”在草野诗歌中作为性暗示的象征意义。

裴老师通过留学中国的草野心平这一独特的切入点,突破了中日比较文学中只重视日本影响中国这一单向度格局,开启了探究日本诗坛中的中国元素的新视野。

讲座结束后,团队负责人李圣杰副教授对裴亮老师表示了衷心感谢,并率先就自己的兴趣点提出疑问,与裴老师展开讨论。日文系夏晶副教授、章剑副教授、程莉老师、历史学院王萌副教授、张亮老师也纷纷提出了问题并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来。最后,由主持人李圣杰副教授宣布讲座圆满结束。本次讲座极大地开阔了老师与同学们的学术思路和视野,起到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日文系17级研究生张重瓒供稿)